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yè)交流 > 藿香正氣散的臨床應用

藿香正氣散的臨床應用

2012-07-30 09:04 閱讀:5365 來源:愛愛醫(yī) 責任編輯:潘樂樂
[導讀] 1 藿香正氣散的方劑由來 依據(jù)古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有關于藿香正氣散和平胃散、不換金正氣散、二陳湯的記載。藿香芳香辛溫,理氣而宣內(nèi)外,和中而治吐瀉,善辟穢惡而解表里,其雖芳香而性力平?!侗静菡x》中有言: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煦而不偏

    1 藿香正氣散的方劑由來

    依據(jù)古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有關于藿香正氣散和平胃散、不換金正氣散、二陳湯的記載。藿香芳香辛溫,理氣而宣內(nèi)外,和中而治吐瀉,善辟穢惡而解表里,其雖芳香而性力平?!侗静菡x》中有言:“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煦而不偏于燥熱,能去除陰霾濕邪,而助脾胃之氣,為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好,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 配二陳湯燥濕,行氣,止嘔;配平胃散、大腹皮燥濕健脾,除脘腹脹滿;配紫蘇、白芷、桔梗以解表邪,合而共達解表和中、理氣化濁之功。

    平胃散中,蒼術燥濕健脾,厚樸除滿寬胸,陳皮理氣化濕,甘草、生姜、大棗調(diào)和脾胃;治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大便溏薄、肢體倦怠、苔白膩而厚等證。二陳湯中,半夏燥濕化痰、和中止嘔,橘皮理氣行痰,茯苓健脾利濕,甘草和中補土;治濕盛痰凝所引起的胸膈脹滿、惡心嘔吐、咳嗽痰多,頭眩心悸、苔白膩等證。二方之立法,均重在濕,所治之合與藿香正氣散有雷同之處。按由簡及繁的規(guī)律分析,四者之中很可能先有平胃散、二陳湯,繼而才有不換金正氣散和藿香正氣散。就藿香正氣散而言,如將白術改為蒼術,與平胃、二陳的關系更密切。若說其在平胃、二陳八種藥物的基礎上加藿香、紫蘇、白芷、桔梗、大腹皮而成,更貼切。

    2 藿香正氣散的組成主治

    藿香正氣散具有解表和中、理氣化濕等功用,凡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滯飲食、頭痛寒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泄瀉、口淡苔膩、暑月時感、水土不服均可應用。其治療范圍之廣,概括了表里、上下,表有外感不正之氣,里有內(nèi)傷濕滯飲食,上有惡心嘔吐,下有腸鳴泄瀉。此表里交錯、上下交亂之疾患,正是本方的治療特點。

    本方由藿香90g,紫蘇、白芷、大腹皮、茯苓各30g,土炒白術、陳皮、半夏曲、姜制厚樸、桔梗、炙甘草各60g組成。上藥共為粗末,每服15g,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此即“散”之由來。現(xiàn)代用法或為丸,或為水,或為湯劑煎服。

    3 藿香正氣散的臨床應用

    藿香正氣散于臨床之用甚廣,對寒濕素蘊及新感外邪而出現(xiàn)的寒熱、胸脘滿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舌苔或白或潤滑或膩,脈或緩或濡細,以及濕熱痢后期熱去濕存、嘔惡不食、脘滿腹脹者,均可根據(jù)偏寒、偏濕、兼熱、攜食滯、氣滯等隨證化載應用。辨證準確,頗有療效。

    臨證體會,其中紫蘇的選擇,凡外感惡寒重而無汗者用蘇葉,胸脘脹悶者用蘇梗,咳嗽痰喘者用蘇子,三者兼?zhèn)溆萌咸K。大腹皮與檳榔,脘滿脹甚者用大腹皮,脹痛倒飽、大便不爽者用檳榔,二者兼?zhèn)?、證重而正氣不衰者可皮、子同用。白術與蒼術,中滿或便實者去之,濕盛、泄瀉甚者用蒼術,素體脾虛而濕又盛者二術同用。內(nèi)熱外寒或濕郁化熱、濕熱并重者,合葛根芩連湯加減。內(nèi)傷食滯者同保和丸化載。其他,如氣滯者,加香附、木香;寒偏重者,去甘草、大棗,加大生姜、半夏用量,再甚加代赭石、伏龍肝等。僅舉治案,聊供參考。

    案1:男,30歲。2006年7月30日來診。

    半月前患急性菌痢,經(jīng)當?shù)刂委?天即膿血便消失而停藥。但脘悶,納呆,食后腹脹滿、乏力等未得改善。近周來,證見加重,少食即大腹?jié)M脹,時有惡心,咳嗽吐痰,肢體酸軟,脈弦滑數(shù),舌淡紅,苔薄黃。證乃腑氣不和,內(nèi)有痰食濕滯、復感外邪而加重。治宜和解導滯、祛痰止嗽。

    藥用:藿香20g,大腹皮20g,檳榔5g,木香15g,黃連10g,半夏12g,茯苓20g,萊菔子20g,蘇梗、蘇子各15g,甘草6g,山楂肉30g。

    連服3劑,脹微納增,痰少咳減。又服3劑諸證消失。方中,藿香、大腹皮,化濕濁、調(diào)脾胃;配以檳榔、木香、黃連,行氣寬中,消積除滿;陳皮、半夏、茯苓,燥濕化痰;蘇子、蘇梗、萊菔子,止咳平喘;甘草、山楂調(diào)理脾胃。諸藥配伍,祛痰止咳,消積化滯,使之痊愈。

    案2:女,76歲。2006年9月1日來診。

    嘔惡頻作,滴水無存,瀉痢無度,便如米泔,甫一夜即倦臥不起。晨起所下雜見赤白,腹痛下墜,周身灼熱,時有譫語,高熱,口干苦,舌淡紅,苔薄膩顯黃,脈沉細而數(shù)。素體豐實,喜食生冷,酷暑炎熱,頻貪寒涼。體雖健壯,但年已耄耋,不病尚可支持,一病即易入險途。擬清熱解表、和中導滯劑,煎汁頻飲,以冀轉(zhuǎn)歸。

    藥用:藿香30g,大腹皮15g,半夏20g,陳皮15g,蘇葉15g,厚樸15g,葛根30g,黃連10g,黃芩15g,白芍30g,甘草6g,焦揸30g,生姜10g。次日熱退,吐止,腹痛亦微,赤白見少,大便仍日下十余次。再投前方加蒼、白術各8g,又服2劑而愈。

    方中重用藿香,辛散風寒,且能芳香化濁;配以蘇葉,辛香發(fā)散,助藿香外解風寒,芳香化濕濁;半夏、陳皮,燥濕和胃,降逆止嘔;厚樸、大腹皮,行氣化濕;用葛根生發(fā)清陽,配以黃芩、黃連、白芍,以清熱治下痢;山楂,消食化積;生姜、甘草,調(diào)和脾胃;用蒼術、白術,以達健脾益氣之功。


分享到:
  版權(quán)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zhuǎn)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