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yè)交流 > 艾滋病感染者的皮膚黏膜表現

艾滋病感染者的皮膚黏膜表現

2018-09-28 10:04 閱讀:9258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龍振晝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艾滋病毒(HIV)在急性感染期,由于HIV大量**引起的病毒血癥,以及免疫系統(tǒng)的急性損傷,少部分感染者可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的斑、丘疹,一般不具有特異性的診斷價值。但是,大約90%的HIV感染者,會在或長或短的無癥狀期(跨度為數月至20年)過后,出現皮膚、黏膜損害,其中有些病變具有較大的輔助診斷意義。
艾滋病毒(HIV)在急性感染期,由于HIV大量**引起的病毒血癥,以及免疫系統(tǒng)的急性損傷,少部分感染者可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的斑、丘疹,一般不具有特異性的診斷價值。但是,大約90%的HIV感染者,會在或長或短的無癥狀期(跨度為數月至20年)過后,出現皮膚、黏膜損害,其中有些病變具有較大的輔助診斷意義。

臨床上,常將HIV感染者的皮膚、黏膜病變表現分為感染性損害、非感染性損害和腫瘤性皮膚黏膜?。?br />
一、感染性皮膚、黏膜損害

由于HIV主要侵犯CD4+T淋巴細胞,從而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造成免疫低下或缺陷,容易感染各種病原微生物,這種感染相對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來說,臨床表現會更嚴重。

1、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是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就診的首發(fā)癥狀,表現為全身皮膚廣泛的水皰,大小不一,個別患者甚至出現血皰,皰疹疼痛劇烈,伴或不伴有灼熱感,由于患者經常使用土法(如草藥之類)治療,極易造成繼發(fā)細菌感染,并因此發(fā)生敗血癥、肺炎等嚴重并發(fā)癥。
艾滋病感染者的皮膚黏膜表現圖片來源:123RF
2、真菌感染:發(fā)生于口腔黏膜的鵝口瘡常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是艾滋病感染者最常出現的癥狀之一。除此之外,皮膚淺表真菌感染,也是非常常見的,如手足癬、泛發(fā)性體癬和股癬、多發(fā)性甲真菌?。ɑ抑讣祝⒛钪榫?*炎等。部分皮膚、黏膜的真菌感染癥狀不典型,需要做真菌涂片或培養(yǎng)來確診。此外、10-13%的艾滋病感染者可發(fā)生隱球菌感染,出現肺隱球菌病和隱球菌性腦(膜)炎等。

3、單純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皮膚、黏膜損害可局限,亦可呈播散性,表現為口腔、生殖器、**周圍等部位的持續(xù)性皰疹,常反復發(fā)作,有些損傷可長期不愈形成深在的潰瘍。

4、疣:多由人**瘤病毒引起,可表現為尋常疣、傳染性軟疣、扁平疣等,部分患者出現**、直腸、外陰、**等部分的尖銳濕疣。

5、細菌感染:艾滋病感染者的皮膚細菌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引起毛囊炎、癤和多發(fā)性皮膚膿腫等。

二、非感染性皮膚病

艾滋病感染者的非感染性皮膚病原因可能和過敏等因素有關,損害常為多形性,表現類似于魚鱗病、脂溢性皮炎、毛發(fā)紅糠疹、銀屑病等,癥狀比正常人的皮膚病更重,常見的皮膚病包括光敏性皮炎、蕁麻疹、特應性皮炎、玫瑰糠疹、多形紅斑及皮膚痤瘡等。

三、腫瘤性皮膚、黏膜損害

進入艾滋病期,HIV感染者由于免疫力極大的被破壞,容易發(fā)生腫瘤,常見的皮膚、黏膜腫瘤包括:卡波西肉瘤、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等。其中,尤以卡波西肉瘤最具特征性??úㄎ魅饬龆嘁娪诒羌狻⒖谇火つ?、耳后、軀干、四肢等,也可侵犯內臟,皮損開始為粉紅色斑疹,長軸與皮紋方向一致,以后顏色逐漸變暗,形成淡紫色或棕色的斑疹功或斑塊,最后表現為出血性斑疹或結節(jié)。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