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頭條 > 媒體人和學術人

媒體人和學術人

2014-12-26 16:08 閱讀:748 來源:健康界 責任編輯:李思杰
[導讀] 最近不知是何原因,我接受了若干媒體人的訪談。我發(fā)現(xiàn)媒體人的工作方式還是很有特色的。不完全與學術人的相同。這里我談談我所感受到的幾點區(qū)別吧。首先聲明一下,這里的學術人不包括STEM人群,主要是人文社科的學術人。當然,并不是說STEM人才從事的不是學

    最近不知是何原因,我接受了若干媒體人的訪談。我發(fā)現(xiàn)媒體人的工作方式還是很有特色的。不完全與學術人的相同。這里我談談我所感受到的幾點區(qū)別吧。首先聲明一下,這里的學術人不包括STEM人群,主要是人文社科的學術人。當然,并不是說STEM人才從事的不是學術,他們從事的肯定是學術,但卻是屬于斯諾“二種文化”中的另一種文化的人。這里講的媒體人則是斯諾筆下的人文社科的學術人。
 


    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讓國內(nèi)微信這種基于OTT(over the top)的新的傳播方式大行其道。而微信的一個最有特色的功能就是組群。任何人只要有功夫,有號召力就可以組一個群。那么,媒體人自然在這方面有獨到的功夫。他們往往是組群的重要力量之一。作為媒體人,他們組群的目的至少有二個,其一是攏起一批學術人,例如一個財經(jīng)記者就希望將與其業(yè)務有關的學術人攏在自己的群中,那么他們在遇到相應的問題時可以隨時在群里與他們面對面進行交流。其二利用學術人在社會上或其業(yè)務領域的獨特性,為媒體人自身充當后盾。假如說媒體人將學術人玩于股掌之上是貶義的話,那么再往好里說就是你看我的“來路”有多大,能調(diào)動如此龐大的社會資源。我承認,這的確是媒體人比學術人優(yōu)越的一個方面。但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媒體人所談論的問題是否談到了點子上?學術人是否同意他們寫的文字?這就是媒體人不如學術人的方面了。不過,應該承認,媒體人并不那么太在意他們所寫東西的學術性。而且,當學者指出某處有誤或硬傷時,媒體人并不那么耐煩。媒體人在與學術人在這方面的溝通方面就存在著差距。

    但我們卻不能以此為依據(jù)就說媒體人的學術素質(zhì)低而學術人的學術素養(yǎng)高。畢竟,大家所追求的目標不同。我也弄微信,也被拉入幾個與我的業(yè)務相關的群。否則,我將不堪各種信息的騷擾。這是我這個學術人(自認為是)的一種體悟。然而媒體人則不然,我認識的一位媒體人竟加入了60個群,其中有10個群是自己當“群主”的。我聽了后頓時暈菜了!天哪,這哪是微信群,這是大數(shù)據(jù)??!在我看來,過分多得加入群或當群主,會讓媒體人很辛苦。由于我不是媒體人,就不清楚人家是怎樣招架的。群里的學術人,實際上,也大都是像我這樣的“圍觀者”,我的目的很單純,要知道當今的學術熱點,還真離不開媒體人的貢獻。他們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方面確實比學術人高明。不過學術人也有自己的特色,正是有了媒體人的穿針引線,一方面使學術人得知社會或?qū)W科的發(fā)展熱點是什么,另一方面使學術人之間能夠相互有個基本了解,知道大家都在做些什么。這就是所謂媒介的力量。

    接觸到的媒體人大都是學新聞的、學財經(jīng)的、學中文的等等。那么之所以找我就是希望我能給他們談談信息哲學的事情。由于學術背景不同,很難深談。譬如說,我就接受某報紙記者的采訪,說他們看到Google為何請哲學家為他們做事情。他們感到很奇怪,就來找到我希望能讓我?guī)椭忉屢幌隆oogle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之一,為什么青睞哲學呢?我們國內(nèi)的搜索引擎是否也能這樣做?而且,我被訪談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就是,上網(wǎng)后是否有不被搜索到的權利!這的確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話題,在當今網(wǎng)絡昌明的時代,竟然有人還不樂意被搜索到。這是個為什么?在我看來,就是人的隱私。涉及到哲學領域的倫理學的范疇,所以要哲學家出面來辯護。

    那么,接著的話題就來了,信息時代必然出現(xiàn)新的哲學形態(tài)。而我又是從事信息哲學研究的學術人,那么我就會被問道:什么是信息哲學呢?我并不認為這不是個好問題。尤其是提問的方式很哲學:“什么是……”能給信息哲學下個定義嗎?肯定是可以的,我在科學網(wǎng)上就有這樣的定義性的博文??墒侨绻谊_來講,恐怕又會讓媒體人不耐煩。我只是讓你給我普及一下,可卻你卻給我真地講起來了。我是干什么的,寫篇東西罷了,我又不是搞哲學研究的。我知道微信群媒體人對學術人的不耐煩,所以沒有講“什么是……”這樣專業(yè)的東西。我說這個話題太大,你們媒體人不一定感興趣,可又要寫一個與信息哲學相關的文章,那我就調(diào)出科學網(wǎng)上我的若干篇關于信息哲學的博文。我說如果你感興趣,盡管拿去用,我這里沒有版權。

    科學家總是希望自己的成果通過媒體有效地傳達和傳播給社會,這涉及到“科學傳播”或許用個更加傳統(tǒng)的術語“科學普及”.那么這就要求媒體人有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現(xiàn)在國內(nèi)理工科大學已有科學傳播的專業(yè),目的就是希望學生畢業(yè)后能到各個報刊充當科學技術的傳播者??墒钦軐W呢?如果從哲學上看現(xiàn)代科學技術,似乎是個大問題。我們是否還需要另外的專業(yè),讓學文科的提升其哲學素養(yǎng),從而在傳播科學技術的同時,能從哲學背景上有個基本的理解?;蛟S學術人在面對媒體人時不至于那么尷尬??墒牵鳛閷W術人也不能要求媒體人知道那么專業(yè)的哲學知識。通過我的觀察,媒體人與學術人的另一個不同就是,前者的面鋪的很寬,什么都要沾點兒邊,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對社會的、科技的、民生的都有涉獵,這就回到前面我說的那位參與60個微信群的媒體人的價值取向?;蛟S這就是媒體人的生態(tài)?由于我不是媒體人,無法理解。由于他們不是學術人,也無法理解我們。這就讓我們成為“二種文化”中的人。而我所謂的“二種文化”屬于斯諾所謂的“二種文化”嗎?似乎又不是,媒體人需要學術人,而學術人同樣需要媒體人。斯諾筆下的二種文化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對解決世界上的問題一個重大的障礙。而我這里談的媒體人和學術人之間似乎不存在這種隔閡,畢竟都是在“解釋”世界,而不是“改變”世界。套用索緒爾語言學的一對術語,即“橫組合”與“縱聚合”的區(qū)別。希望我的這篇博文既能觸動一些媒體人,也能觸動一些學術人。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本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zhuǎn)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