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精神科醫(yī)學進展 > JAMA Psych:新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癥不同腦白質異常模式

JAMA Psych:新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癥不同腦白質異常模式

2015-05-21 21:11 閱讀:1382 來源:醫(yī)脈通 作者:林* 責任編輯:林夕
[導讀] 積累證據支持‘精神分裂癥的病理生理學涉及腦白質異常’的假設;然而,來自神經影像學研究的結果卻與此不一致。除了混雜因素,包括年齡、病程、藥物作用在內,導致不一致結果的原因或在疾病相關白質改變的本質中具有異質性。

    積累證據支持‘精神分裂癥的病理生理學涉及腦白質異常’的假設;然而,來自神經影像學研究的結果卻與此不一致。除了混雜因素,包括年齡、病程、藥物作用在內,導致不一致結果的原因或在疾病相關白質改變的本質中具有異質性。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的一項大樣本量研究,對未接受過藥物治療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是否存在不同的腦白質異常模式,及此模式與臨床指標的關系進行調查。相關研究結果2015年5月20日在線發(fā)表于《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雜志。

    研究納入113名未接受過藥物治療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和110名與之匹配的健康對照,對參與者進行橫斷面彌散張量成像研究。通過特異性追蹤分析聯(lián)合分層集群反應腦白質異常模型。

    ◆從18個纖維束得到彌散特征,聚類分析呈現(xiàn)兩種異常模式。一種模式(占患者組的42.5%)與健康對照相比,表現(xiàn)出廣泛性白質異常;另一種模式(占患者組的57.5%)僅在限定區(qū)域內存在腦白質異常,并且主要在左上縱束。

    ◆不同亞組間患者的人口學特征無差異;但廣泛性白質異常亞組的患者陰性癥狀更嚴重。

    早期精神分裂癥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腦白質異常模式;而廣泛性異常模式的患者陰性癥狀更嚴重,表明基于神經生物學的亞組分類具有一定臨床意義。該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亞組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不同形式的腦白質異常,或為研究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fā)病機制提供潛在的生物學標記。

    參考資料:Huaiqiang Sun, PhD1; Su Lui, MD, PhD, et al. Schizophrenia Revealed b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d Cluster Analysis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May 20, 2015.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