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論壇推薦 > 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2012-07-19 10:06 閱讀:44098 來源:愛愛醫(yī) 責任編輯:潘樂樂
[導讀] 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中藥赤芍圖片) 赤芍善于活血化瘀,通絡(luò)止痛。治療氣滯血瘀所致胸痹,癥見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余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心寧片方,改為丸劑使用,有較好療效。 方用:丹參300克,槐花、川芎、

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中藥赤芍圖片)

    赤芍善于活血化瘀,通絡(luò)止痛。治療氣滯血瘀所致胸痹,癥見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余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心寧片方,改為丸劑使用,有較好療效。

    方用:丹參300克,槐花、川芎、紅花、降香、赤芍各150克,三七5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丹參、川芎、紅花、赤芍、三七活血化瘀,用降香、槐花理氣止痛,諸藥合用,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經(jīng)絡(luò)通而疼痛止。(赤芍 程寶書)

    附: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赤芍。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切片。生用,或炒用?,F(xiàn)簡要介紹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如下。

    【中藥赤芍的別名

    木芍藥(崔豹《古今注》)、紅芍藥(《圣濟總錄》)、赤芍(《藥品化義》)、臭牡丹根(《青海藥材》)。
    ① 草芍藥(崔豹《古今注》)又名:山芍藥、卵葉芍藥、參幌子、野芍藥。
    ② 川赤芍又名:毛果赤芍

    【中藥赤芍的處方名

    赤芍、赤芍藥、炒赤芍處方中寫赤芍、赤芍藥指生赤芍,為原藥材去雜質(zhì),刮去粗皮,曬干,潤透切片生用入藥者。炒赤芍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黃色,略見焦斑攤晾,然后入藥者。

    【中藥赤芍的商品名

    北赤芍:又名赤芍、赤芍藥、草芍藥。為植物赤芍和卵葉赤芍的根。主產(chǎn)于中國東北和內(nèi)蒙古等地。其中以多倫產(chǎn)者品質(zhì)最優(yōu)。多倫赤芍:為內(nèi)蒙古多倫地區(qū)產(chǎn)的北赤芍。產(chǎn)量大,品質(zhì)優(yōu),全國消瘦并且出口。京赤芍:為產(chǎn)于北京近郊西山一帶的北赤芍。西赤芍:又名西芍藥、川赤芍。為植物川赤芍(毛果赤芍)的根。主產(chǎn)于四川西昌、甘孜、涼山、阿壩等地。此外,云南、貴州亦產(chǎn)。其中以西昌產(chǎn)者為最優(yōu)。原皮赤芍:為赤芍藥未刮去外皮者。刮皮赤芍:為赤芍藥已刮去外皮者。以上商品以根條粗長、質(zhì)松(俗稱糟皮粉渣)者為佳。

    【中藥赤芍的性味

    酸、苦,涼。
    ①《本經(jīng)》:“中藥赤芍味苦,平。”
    ②《吳普本草》:“桐君:甘,無毒。歧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別錄》:“中藥赤芍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義》:“中藥赤芍味澀苦。”

    【中藥赤芍的歸經(jīng)

    入肝、脾經(jīng)。
    ①《珍珠囊》:“足太陰脾經(jīng)。”
    ②《湯液本草》:“中藥赤芍入手足太陰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疏》:“手足太陰引經(jīng)藥,入肝、脾血分。”
    ④《藥品化義》:“中藥赤芍入肝、小腸二經(jīng)。”
    ⑤《本草經(jīng)解》:“中藥赤芍入心與小腸。”

    【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赤芍去瘀,止痛,涼血,消腫。
    治瘀滯經(jīng)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
    ①《本經(jīng)》:中藥赤芍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②《別錄》:中藥赤芍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③《藥性論》:中藥赤芍治肺邪氣,腹中疞痛,血氣積聚,通宣臟腑擁氣,治邪痛敗血,主時疾骨熱,強五臟,補腎氣,治心腹堅脹,婦人血閉不通,消瘀血,能蝕膿。
    ④《日華子本草》:中藥赤芍治風補勞,主女人一切病并產(chǎn)前后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天行熱疾,瘟瘴驚狂,婦人血運,及腸風瀉血;痔瘺、發(fā)背、瘡疥,頭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開寶本草》:別本注云,利小便,下氣。
    ⑥《滇南本草》:中藥赤芍瀉脾火,降氣,行血,破瘀,散血塊,止腹痛,退血熱,攻癰瘡,治疥癩。
    ⑦《藥品化義》:中藥赤芍瀉肝火。

    【中藥赤芍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5克;或入丸、散。

    【中藥赤芍的副作用及禁忌

    血虛者慎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須(一作‘雷’)丸為之使。惡石斛、芒硝。畏消石、鱉甲、小薊,反藜蘆。”
    ②《本草衍義》:“血虛寒人,禁此一物。”
    ③《本草經(jīng)疏》:“赤芍藥破血,故凡一切血虛病,及泄瀉,產(chǎn)后惡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癰疽已潰,并不宜服。”

    【中藥赤芍的炮制

    炮制方法:
    1、赤芍: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洗凈,潤透,切園片或斜片,干燥,篩去碎屑。
    2.炒赤芍:取赤芍片,置預熱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取出晾涼,篩去碎屑。
    3.酒赤芍:取赤芍片,加黃酒拌勻,稍悶,待酒被吸盡后,置預熱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每100Kg赤芍片,用黃酒12kg。)

    【中藥赤芍治病驗方

    1.中藥赤芍治療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藥100克 黃柏100克(以蜜拌合涂炙令盡 銼)。上藥 搗篩為散 每服15克 以淡漿水一中盞 煎至五分 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藥散)
    2.中藥赤芍治療血痢腹痛:赤芍藥、黃柏(去粗皮 炙)、地榆各50克。上三味搗篩 每服15克 以漿水一盞 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時溫服。(《圣濟總錄》芍藥湯)
    3.中藥赤芍治療五淋:赤芍藥50克 檳榔一個(面裹煨)。上為末 每服5克 水煎 空心服。(《博濟方》)
    4.中藥赤芍治療急性乳腺炎:赤芍50~100克 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發(fā)熱加黃芩 另用白蘞根、食鹽少許搗敷患處。(《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5.中藥赤芍治療婦人血崩不止、赤白帶下:香附子、赤芍藥。上等份 為末 鹽一捻 水二盞 煎至一盞 去渣服 食前。(《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各家論述

    1.論赤芍止痛
    ① 陶弘景:“芍藥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減當歸。”(《本草經(jīng)集注》)
    ② 李東垣:“赤芍藥破瘀血而療腹痛,煩熱亦解。仲景方中多用之者,以其能定寒熱,利小便也。”(《用藥法象》)
    2.論赤芍為肝家血分要藥
    ① 繆希雍:“木芍藥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專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氣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堅積者,血瘀則發(fā)寒熱,行血則寒熱自止,血痹疝瘕皆血凝滯而成,肢凝滯之血,則痹和而疝瘕自消。涼肝故通順血脈,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惡血,逐賊血。營氣不和則逆于肉里,結(jié)為癰腫,行血涼血,則癰腫自消。婦人經(jīng)行屬足厥陰肝經(jīng),入肝行血,故主經(jīng)閉。肝開竅于目,目赤者肝熱也,酸寒能涼肝,故治目赤。腸風下血者,濕熱腸血也,血涼則腸風自止矣。”(《本草經(jīng)疏》)
    ② 賈所學:“赤芍,味苦能瀉,帶酸入肝,專瀉肝火。蓋肝藏血,用此清熱涼血。入洞然湯,治暴赤眼;入犀角湯,清吐衄血。入神仙活命飲,攻諸毒熱壅,以消散毒氣;入六一順氣湯,瀉大腸閉結(jié),使血脈順下。以其能主降,善行血滯,調(diào)女人之經(jīng),消瘀通乳;以其性稟寒,能解熱煩,祛內(nèi)停之濕,利水通便。較白芍味苦重,但能瀉而無補。”(《藥品化義》)
    3.論赤芍、白芍功效之異同 黃宮繡:“赤芍與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則有斂陰益營之力,赤則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則能于土中瀉木,赤則能于血中活滯。故凡腹痛堅積,血瘕疝痹,經(jīng)閉目赤,因于積熱而成者,用此則能涼血逐瘀,與白芍主補無瀉,大相遠耳。”(《本草求真》)(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分享到:
  版權(quán)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zhuǎn)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