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頭條 > 預混胰島素臨床使用技巧分享

預混胰島素臨床使用技巧分享

2021-12-16 16:03 閱讀:4687 來源:華醫(yī)網(wǎng) 作者:愛愛醫(yī)小編 責任編輯:
[導讀] 預混胰島素臨床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項?



編者按:隨著糖尿病自然病程的進展,基礎胰島素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達標的患者維持治療一段時間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及時優(yōu)化為兼顧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PPG)的預混胰島素類似物的方案。那么:如何從基礎胰島素轉為預混胰島素治療?又如何調(diào)整預混胰島素的劑量呢?下面小編推薦兩個絕招秘技,助您輕松靈活使用預混胰島素,助力患者血糖達標。

 

30 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長趨勢,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高達1.164億,患病人數(shù)位居全球首位【1】,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

 

中國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為主【2】,這可能與中國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衰退更顯著、飲食結構多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有關。

 

預混胰島素能同時提供基礎和餐時胰島素,控制餐后血糖的同時兼顧空腹血糖,更適合我國T2DM患者。因此掌握預混胰島素的臨床使用技巧尤為重要。那么當基礎胰島素控制不佳時如何轉為預混胰島素治療?又如何調(diào)整預混胰島素的劑量呢?下面我們將結合臨床案例,解析預混胰島素的臨床使用技巧。

 

Q1:如何從基礎胰島素轉為預混胰島素治療?

 

A1:基礎胰島素轉為預混胰島素BID的具體方法【3】:將基礎胰島素日劑量等量轉換,并1:1分配于早、晚餐前,后續(xù)根據(jù)血糖情況進一步調(diào)整劑量。

 

秘技1: 基礎轉預混,等量1:1,so easy!

 

解密1:

1、 案例資料【4】

患者,男,57歲。主訴:確診糖尿病11年,出現(xiàn)雙眼視物模糊、口干、多飲3個月?;颊哂?1年前確診T2DM,口服二甲雙胍0.5g tid降糖治療。因血糖控制不佳,5年前開始加用阿卡波糖50 mg tid;2年前換用甘精胰島素 10U qd加二甲雙胍治療?;颊叨ㄆ谧詼y血糖,自述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前治療方案是甘精胰島素 12U qd、二甲雙胍0.5g tid。

 

體格檢查:身高164cm,體重71.6kg,體質(zhì)指數(shù)(BMI)26.6kg/m2,血壓 120/80mmHg。

 

輔助檢查:心電圖、神經(jīng)電生理檢查均正常。眼底造影顯示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右眼III期,左眼II期)。

 

實驗室檢查:(1)血糖:空腹血糖8.7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4.9mmol/L,HbA1c 8.7%。(2)血脂:甘油三酯(TG)1.6mmol/L,總膽固醇(TC)4.8mmol/L。(3)腎功能:肌酐79μmol/L,尿素氮3.2mmol/L。(4)尿:尿酮體、尿蛋白均陰性。

 

入院診斷:2型糖尿病,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

 

2、 診療經(jīng)過

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予以諾和銳? 30 BID(早6U,晚6U,餐時注射)和二甲雙胍1g bid治療。后依據(jù)早晚餐前血糖水平調(diào)整諾和銳? 30劑量為早16U,晚12U注射。

 

出院后繼續(xù)上述降糖方案。

 

3、 隨訪結果

此患者轉換為諾和銳? 30 BID治療三個月后,HbA1c、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達標,患者未訴低血糖。

 

4、 案例點評

該患者有糖尿病11年,早期口服兩種降糖藥(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后改為基礎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年,HbA1c >8%,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控制不佳,餐后血糖增幅6.2mmol/L。入院后棄用甘精胰島素方案,優(yōu)化為門冬胰島素30 ( bid )+二甲雙胍(1g,bid ),實現(xiàn)了血糖的良好控制。

 

該案例治療成功的啟示在于: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T2DM患者接受基礎胰島素治療3-6個月后 HbA1c達標可能性開始下降,提示需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5-6】。

 

中國4200研究【7】發(fā)現(xiàn),使用基礎胰島素+二甲雙胍±另一種OAD 血糖無法控制的T2DM患者,優(yōu)化為預混胰島素類似物BID治療后,HbA1c能夠降低 1.6%, FPG進一步降低,早、晚餐后血糖較基線明顯下降且接近或達到目標值,證實了基礎胰島素療效不佳轉為門冬胰島素30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IPS:

轉換時機【3】:(1)治療3個月,如空腹血糖已達標,但HbA1c或餐后血糖仍高于目標值;(2)或基礎胰島素日劑量超過0.4~0.6U/kg;(3)或基礎胰島素治療后,餐后血糖增幅≥3mmol/L。

 

轉換方法【3】:將基礎胰島素日劑量等量轉換,并1:1分配于早、晚餐前,后續(xù)根據(jù)血糖情況進一步調(diào)整劑量。

 

Q2:如何調(diào)整預混胰島素的劑量?

 

A2:根據(jù)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分別調(diào)整晚、早餐前用量。通常每3~5天調(diào)整1次,每次調(diào)整的劑量為0~4U,直至血糖達標【8-13】。

 

秘技2:有計劃、有步驟、小步快跑,平穩(wěn)降糖!更簡易的劑量調(diào)整方案,更easy!

 

解密2:

1、 案例資料【14】

患者,男,48歲。主訴:確診糖尿病3個月,出現(xiàn)多飲、多尿、多食2周?;颊哂?個月前測空腹血糖12.8mmol/L,確診為T2DM,后口服二甲雙胍1g bid降糖治療。2周前出現(xiàn)多飲、多尿、多食,就診復測空腹血糖 12.1mmol/L,2h餐后血糖 18.1mmol/L,HbA1c 10.1 %。起始諾和銳? 早6U 晚6U bid,后調(diào)整劑量至早12U晚12U bid。

 

體格檢查:身高170cm,體重82.1kg,體質(zhì)指數(shù)(BMI)28.4kg/m2,血壓 120/80mmHg。

 

輔助檢查:B超顯示脂肪肝。

 

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10.8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6.4mmol/L。

入院診斷:2型糖尿病,脂肪肝。

 

2、 診療經(jīng)過

入院后,首先根據(jù)空腹血糖調(diào)整晚餐前劑量,然后根據(jù)晚餐前血糖調(diào)整早餐前劑量。每3-5天調(diào)整一次注射劑量。諾和銳? 30 最終劑量為早18U,晚20U,餐時注射,聯(lián)合二甲雙胍1g bid。

 

出院后繼續(xù)上述降糖方案。

 

3、 隨訪結果

此患者諾和銳? 30 早18U,晚20U,餐時注射,聯(lián)合二甲雙胍1g bid治療三個月后,血糖基本達標,期間未出現(xiàn)低血糖。患者依從性佳,對降糖方案滿意。

 

4、 案例點評

該患者3個月前確診糖尿病,起始預混胰島素諾和銳?治療2周,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后,結合血糖監(jiān)測結果,按照每日2次預混胰島素治療方案的劑量調(diào)整方法(見下表),根據(jù)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分別調(diào)整晚、早餐前用量。每3~5天調(diào)整1次,每次調(diào)整的劑量為0~4U,直至血糖達標【8-13】。該患者治療的成功經(jīng)驗在于預混胰島素的劑量調(diào)整有計劃、有步驟,堅持了小步快跑、平穩(wěn)降糖的原則,兼顧了降糖方案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當然,上述劑量調(diào)整方案血糖水平分層較多,胰島素劑量加減值不一,比較復雜,臨床實踐中也可按情況需要使用更簡易的劑量調(diào)整方案(見下表) 【15】。


總之,隨著糖尿病自然病程的進展,當基礎胰島素血糖控制不佳時,需要及時優(yōu)化為兼顧FPG和PPG的預混胰島素類似物BID的降糖方案。臨床實踐證實,預混胰島素類似物BID在控制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方面均可實現(xiàn)滿意的療效,并且注射方案簡便,劑量調(diào)整簡易,患者依從性好。


參考文獻:

【1】陳楠等.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20, v.16(06):144-146.

【2】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 藥品評價, 2016, 13(9):5-11.

【3】《2型糖尿病起始胰島素后方案轉換的臨床指導建議》編寫委員會.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2):97-102

【4】改編自Yang W.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9 Apr;150:158-166.

【5】Baxter M, et al. Diabetes Ther. 2020;11(7):1481-1496.

【6】Peng XV, et al.Diabetes Ther. 2020 Nov;11(11):2629-2645.

【7】Yang W,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9 Mar 11;150:158-166.

【8】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8;10(1):4-67.

【9】諾和? 30筆芯說明書

【10】Unnikrishnan,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9; 63: 1571–1577.

【11】Raskin et al. Diabetes Care 2005;28:260-5.

【12】Wenying Yang et al, Diabetes Care. 2008; 31: 852-856.

【13】Yang wenying et al.J Diabetes Investig 2016; 7: 85–93.

【14】基于楊文英,等.中國醫(yī)刊.2013,48(1):28-30.

【15】Wu T et al. Diabetes Ther. 2015;6(3):273-87.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