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研究發(fā)現低氧驅動癌癥生長

研究發(fā)現低氧驅動癌癥生長

2012-07-11 17:12 閱讀:875 來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申瓊鶴
[導讀] 《分子細胞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12年第3期復雜疾病的系統(tǒng)生物學研究專輯中發(fā)表了一篇美國佐治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徐鷹教授題為Hypoxia and miscoupling between reduced energy efficiency and signaling to cell p

    《分子細胞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12年第3期“復雜疾病的系統(tǒng)生物學研究”專輯中發(fā)表了一篇美國佐治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徐鷹教授題為“Hypoxia and miscoupling between reduced energy efficiency and signaling to cell proliferation drive cancer to grow increasingly faster”的論文,報道了細胞內低氧引起能量效率與控制細胞增殖的關系的失調,從而促進腫瘤的快速生長。這一假設與傳統(tǒng)認為的“基因突變導致腫瘤生長”觀點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此文在線出版后,立即受到包括ScienceDaily在內的國際媒體廣泛關注。

    過去的研究將細胞內低氧水平看作癌癥發(fā)展的促進因素之一,但并不是腫瘤生長的驅動因素。徐教授說,隨機的基因突變單獨無法解釋全球癌癥的高發(fā)病率。他又說,將數學和計算機知識應用于生物學而形成的生物信息學使研究人員可以從一種新的角度看待癌癥?;蛲蛔兛赡苁拱┘毎诟偁幹袃?yōu)于健康細胞,但這樣的話新生癌細胞生長的模式就不需要癌變前兆的出現,如原癌基因突增等常見的不良變化。“癌癥治療藥物力求達到根源——在分子水平上——一個特定的突變,但往往不能根治,”徐教授說:“所以我們想基因突變可能并不是癌癥的主要驅動因素。”的確,徐教授的分析發(fā)現,長期的細胞內缺氧可能是癌生長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

    目前大多數的癌癥研究希望通過藥物對抗與某種特定癌癥相關的基因突變,進而達到治療癌癥的目的。徐教授課題組從Stanford Microarray Database數據庫下載了7種癌癥(乳腺癌、腎癌、肝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及胃癌)的相關數據,通過一款軟件程序分析這7種癌癥中異常的基因表達模式。他們以基因HIF1A作為一個細胞氧含量的標記物,所有被實驗的7種癌細胞中,HIF1A水平都有顯著的升高,這表明這些癌細胞中氧含量顯著的降低。

    細胞內氧含量降低,導致氧化磷酸化反應的中斷,而氧化磷酸化反應是細胞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一種高效途徑。隨著氧含量的降低,細胞切換到糖酵解途徑生產能量單位,即ATP,這是一種效率非常低的能量獲取方式,所以為了存活癌細胞必須努力得到更多的食物,尤其是葡萄糖。當氧含量水平下降到極限時,血管新生——即生成新血管的過程——啟動了。新生血管提供新鮮的氧氣,提高細胞內和腫瘤的氧含量水平,并延緩癌細胞的生長,但這都是暫時的。

    “得到更多的食物后,癌細胞就會生長;這就會導致整個腫瘤實體增長而更加缺氧。反過來,能量轉換效率將更加低下,從而使細胞更加饑餓,促使細胞從血液循環(huán)中獲得更多的食物,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或許是腫瘤形成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徐說。這個全新的癌細胞生長模式可能用于解釋為什么很多腫瘤很快(3-6個月以內)產生耐藥性。他強調了未來非常有必要通過大量的癌癥實驗研究來論證這一新模式。如果這一模式得以成立,研究人員的首要任務是探索防止細胞內低氧的辦法,從而使腫瘤治療的手段發(fā)生巨大改變。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