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醫(yī)藥資訊 > 1型糖尿病的預測和預防新研究

1型糖尿病的預測和預防新研究

2012-06-05 10:49 閱讀:1830 來源:醫(yī)脈通 責任編輯:申瓊鶴
[導讀] 在第21屆美國臨床內分泌醫(yī)師協(xié)會年會(AACE2012, 5月23~27日, 美國費城)第提交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中止自體免疫1型糖尿病進展探索的下一步工作目標,可能是研發(fā)以停止細胞分子破壞為目標的治療藥物。 George Eisenbarth博士是這一領域的開拓者,他是Barba

    在第21屆美國臨床內分泌醫(yī)師協(xié)會年會(AACE2012, 5月23~27日, 美國費城)第提交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中止自體免疫1型糖尿病進展探索的下一步工作目標,可能是研發(fā)以停止β細胞分子破壞為目標的治療藥物。
 

    George Eisenbarth博士是這一領域的開拓者,他是Barbara Davis兒童糖尿病中心執(zhí)行主任、丹佛醫(yī)科學??屏_拉多大學兒科、內科和免疫學教授。他說,我們所做的多數(shù)試驗都與最新發(fā)病的1型糖尿病有關,這個時期尚有大量的β細胞(至少約20%)余留,如果可以保護這些細胞,就會更容易控制患者的病情,就象是蜜月期。

    Eisenbarth博士說,如今,自身抗體檢測可以預測個體的自體免疫1型糖尿病風險,甚至可以預測該疾病的發(fā)病年齡,我們或許可以根據(jù)這一信息開展預防性治療。

    Eisenbarth博士在其最近一篇論文(《內分泌學實踐》,2012年5月1日在線版)中寫道,在隨機尸體器官捐贈者身上進行的此類試驗提示,美國有50萬人可能處于1型糖尿病發(fā)作的早期階段,這強調了研發(fā)預防性藥物的緊迫性。

    因為1型糖尿病進展緩慢,需要遺傳易感素質和促使發(fā)作的啟動子及此后β細胞的逐漸丟失,所以,預防是挽救1型糖尿病最現(xiàn)實的目標。

    有遺傳易感素質的人可以在生命任何階段患上1型糖尿病,他解釋說,“如果一個人是同卵雙生,其中一個患有1A型糖尿病,另一個人可能也逃脫不了:自身抗體會在后來出現(xiàn),再后便是糖尿病晚期,”他說。該病的第二個發(fā)作高峰是70-80歲,他補充道。

    迄今為止,患1型糖尿病涉及4種自身抗體:胰島鋅轉運蛋白(ZnT8)、胰島素瘤相關抗原、谷氨酸脫竣酶和胰島素自身抗體。

    4種自身抗體均有現(xiàn)存的通用檢測方法,可以對有該疾病家庭史的人進行篩查。

    單個抗體檢出結果提示,罹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為約5%,而普通人的風險為0.3%。體內有2或3種自身抗體的人的風險更高,在出生到10歲間其患病風險可高達90%。

    “我們不僅可以預測風險,如今,我們還可以預測1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年齡,”Eisenbarth博士說,有兩個因素可以預測發(fā)病年齡,把這兩個參數(shù)結合在一起,基本可以解釋1/3左右1型糖尿病發(fā)作年齡的變化情況。

    第一個因素是檢出自身抗體時的年齡。“如果我們認為,自體免疫過程是在第一個自身抗體出現(xiàn)時開始的,那么,這一點就很有意義,”他說,“總體上講,第一個自身抗體出現(xiàn)時你年齡越大,你發(fā)生糖尿病的年齡也就越大。”

    第二個預測因素是首次檢出時的胰島素自身抗體水平。“這是胰島素(自身抗體)特有的,”他說,“其他任何自身抗體水平與1型糖尿病多久才會發(fā)作一點關系都沒有。”

    目前,口服胰島素(誘發(fā)耐受性)免疫抑制或免疫調節(jié)藥物證明可以保護β細胞,將糖尿病發(fā)作延遲6個月到1年。不過,Eisenbarth小組的研究工作旨在研究治療三分子復合體的特異性療法:肽類相互作用、T細胞受體和主要的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分子。

    “我敢打賭,我們很快就能—用很多不同方式—治療這種三分子復合體了,有希望研制出一種非常特異性的安全療法,”他說,“找到一種可以很好預測、知道自身免疫、而且在現(xiàn)有醫(yī)療設備中還沒有免疫療法的疾病,這種情況太少見了。”

    來自賓夕法尼亞洲哈里斯堡Pinnacle健康系統(tǒng)的Shivani Narasimhan和Parul Kakaria博士說,有可用的針對1型糖尿病自身抗體的自身抗體試驗,這對臨床醫(yī)師很重要。這兩位博士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Narasimhan博士說,Eisenbarth博士實驗室將篩查2-45歲家庭成員的自身抗體,這對她個人而言是非常實際的,因為她的一些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對其家庭成員及子女的患病風險都非常擔心。她說,“如果他們計劃要有孩子或剛剛有了小孩,他們就特別想知道,但就算是我們篩查出來了這種病,也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有預防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Kakaria博士認為篩查也有別的好處,如果患者愿意,就有可能報名參加臨床試驗,就可以進行一系列血液試驗,同時也可以讓兒科內分泌醫(yī)師對其子女進行跟蹤觀察。”

    Eisenbarth博士的報告參與2項大學臨時性小分子自體免疫治療專利,接受了Novartis在該領域的一項研究授權。Kakari和Narasimhan博士披露不存在相關經(jīng)濟關系。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